销售不好是最大的困境
來源:finance.sina.com.cn
最近保险应该是风雨飘摇,总结下来,其实就两件事。从基本面上看,保险行业中的寿险销售很不好,本来市场预期2021年恢复增长,但是实际情况下是继续下滑。财险还好。从股价上看,保险股出现了较大跌幅,高点下来三成左右。
销售端的不好是因,股价下跌是果。因为股价下跌,投资者亏损,自然会出现了各种质疑,最夸张的连保险这个行业存在基础,保险的销售模式都可能存在土崩瓦解。就我看来,这显然有点危言耸听。不过还是得仔细分析一下,原因到底是啥?目前保险股应该真看估值和交易?未来的预期。
一、销售不好是当前最大的困境
从需求上看,稍微理性的人,应该不用怀疑保险的需求和作用。只是保险是一种可选消费,疫情下的社会经济恢复,但是个人尤其是收入中等偏下的人,收入和消费并没有恢复。一个典型的数据是,2021年五一期间,人们出行人数恢复到2019年水平,但是五一期间的消费支出,只有2019年的七成多。我相信,不仅保险,应该还有很多普通人的可选消费仍然没有恢复。可能保险这种需要外力推动,不太会主动购买的可选消费影响更大。
从销售人力上看,无论什么原因(有工资比较,其他行业挤压。。这里不探讨),保险代理人的下降,肯定是会造成影响的。需要人好说歹说才能购买的东西,现在劝你买的人少了,购买的自然少了,因为这玩意又不是吃的,不吃就会饿。保险一天,一年不买,似乎也看不出啥大问题。
从产品端看,人们的行为习惯的确是在改变,美团(懒)、花呗借呗白条(看短不看长,今日得爽今日爽),抖音(虚幻,ps到自己妈都不认识,也就骗骗网友),朋友圈(从众,缺乏独立深入思考)。凡此种种,或多或少,结果就是长期健康险不好卖了,只要今天不死,哪里管二十年四十年之后,然后每年花一万多元去买单。连相互宝这种都持续下降了,最近半年人数下降了13%或1700万人。
以上,大概就是目前销售端的状况。长期下去,肯定是带来诸多问题的,尤其是出生人口在快速下降,老龄化社会迅速迈进,如果缺乏商业保险这个支柱之一,将来全靠个人和国家为医疗健康、养老等负担,问题必然接踵而至。我想这已经不是行业的问题,而是关系国家、社会的问题。说白了,要想将来过上好日子,今天我们必须有付出,要提前在人头上分散、在时间上分散买单,这样到了真正需要买单时候,避免无力负担或者负担后生活水平大幅下降。
银保监合并之后,保险在监管层面也遇到问题。我这里直接引用某保险业内颇具资历的高管的评论吧,其实就是批评那个guo主席,对保险认识不到位,胆小慎微,不能着眼长远。“监管周期对行业的影响很大,目前郭主席和分管保险的肖副主席都非保险行业出身,对于保险行业更多看到的是问题,另外银保监现在对于银行,财险都有明确的十四五定位和规划,对寿险的规划预计还需要一年,规划确定后可能出台利好政策;”
二、当前保险股的估值
中国平安正从三流走向二流,财险依然行业最优秀,证券,信托,不动产依然稳定贡献利润(成本计算,看长核心区商业不求大涨,名义价格租金短期波动,一定会缓慢上涨),汇丰、工行、长电这些不仅经受疫情考验,还在持续贡献股息现金流,科技业务还在大力投入,陆金所年利润已然过150亿。
总之,当前估值已经便宜,短期股价更多是抛压影响。
三、未来的预期
最近两年,市场是严重分裂的。以某港股互联网公司为例,一度市值超过中国移动(8000亿)一大截。但是这家公司,未来十年肯定赚不到中国移动每年1100亿净利润这么多,可能零头都很难,我们更别说中国移动账上已经有了5000亿的现金资产和1.15万亿净资产。那你说看十年后,在这十年,我估算中国移动大概率能替股东挣回来1.3-1.5万亿,分给股东7000亿。中国平安十年内能替股东挣回来1.6万亿以上,分给投资者6000亿以上。(当然,我也不认为,上述民营互联网公司到成熟期,也不会像长电、神华、电信运营商这样把大部分利润分给投资者。给管理层利益输送,给员工发股票才是积极的。曹德旺这样的太少了,大部分只会比国企更没底线)
是的,当前市场喜欢看长,这个长仅仅是指看起来公司蒸蒸日上,想起来(推演)无限美好其实只是一种可能。但是呢,很少人算账,既然看长,怎么能不算账。
故此,未来机会在于,销售端经营好转或者市场风格转换。两者得其一,就会好很多,但是两者的时间点,都没法在此给一个准确答复。